任何穩固的商業合作,前提都是「雙方要有清楚的共識」。對服務提供商來說尤其如此,因為他們的成敗,往往取決於顧客的滿意度。顧客必須確切知道自己能得到什麼服務,以及服務會以什麼方式交付。
這也是為什麼 SLA(服務水準協議,Service Level Agreement)會這麼重要。它是一份明確規範「服務該達到什麼標準」的文件。在科技服務產業裡,SLA 幾乎就是供應商之間的標準契約。不過,要訂出一份能同時兼顧「管理顧客期望」和「衡量服務品質」的 SLA,其實並不容易。
在這篇文章裡,我們會帶你搞清楚 SLA 的定義、它的重要性,以及該怎麼制定一份能真正提升顧客滿意度的 SLA。最後,我們也會介紹 monday service,一個能讓 SLA 管理流程變得更簡單的服務管理平台。
什麼是 SLA(服務水準協議)?
簡單來說,SLA 就是服務提供商跟客戶之間的一份「正式承諾書」,清楚寫明企業會提供什麼樣的服務品質。一般來說,它會包含三大重點:
- 服務範圍:到底會提供哪些服務
- 衡量標準:用哪些指標來檢視服務表現
- 追責方式:萬一服務沒達到標準,會怎麼處理
在 IT 服務產業裡,SLA 幾乎是標配。它的功能是幫雙方劃清期待,避免誤會,同時建立信任、提升顧客滿意度。
SLA 的三種類型
根據不同需求,SLA 通常分成三種:
客戶導向型 SLA(Customer-based SLA)
這是量身打造的協議,針對單一客戶的需求來訂定,內容會寫清楚該客戶能獲得哪些服務。
舉例:一間建築公司請 IT 公司幫忙處理特定需求,就會有一份專屬的 SLA。
服務導向型 SLA(Service-based SLA)
這是一份「標準版」的協議,所有使用該服務的客戶都適用。
舉例:雲端服務供應商可能會在 SLA 裡承諾,所有客戶的系統都能享有 99.9% 的線上運行率。
多層級 SLA(Multi-level SLA)
這種類型的 SLA,會針對同一組織裡的不同部門或層級,規範不同的服務標準。
舉例:一家大公司在全體內部導入 SaaS 系統,SLA 可能會針對人資、銷售、營運等部門,分別定義不同的服務承諾。

SLA 的關鍵元素有哪些?
雖然每份 SLA 會因為公司規模、客戶需求而有所不同,但一份「完整、可靠」的 SLA,通常會包含以下幾大重點:
協議概述
簡單交代這份 SLA 的基本內容:誰和誰簽的、有效期限多久,以及這份協議的核心目標是什麼。
服務內容說明
要非常清楚寫明會提供哪些服務,以及每項服務的預期完成時限。越具體,越能避免日後爭議。
排除範圍
SLA 裡也要明確列出「不包含哪些服務」。同時也會註明哪些情況下 SLA 不適用,例如:例行維護時間,或第三方服務造成的問題。
利害關係人:目標、角色與責任
把所有相關人員列出來,並說明各自的責任。這樣一來,出現問題時大家都知道要找誰,避免責任不清。
服務水準目標(SLOs)
這部分是 SLA 的核心:明確列出服務要達到的水準,以及如何衡量。常見指標包含:服務可用性、正常運行時間保證、回應速度、解決時限、錯誤率等等。
違約處罰
如果服務提供方沒做到承諾,會怎麼處理?SLA 要把後果寫清楚,例如:金錢賠償,或客戶有權直接終止合約。
變更流程
在現在強調敏捷的商業環境裡,需求可能隨時會變。SLA 裡需要有一個清楚的「變更機制」,說明當協議需要調整時,流程該怎麼走。
簽署
最後,雙方簽名才算正式生效。
為什麼 SLA 這麼重要?三大好處告訴你
SLA 之所以在 IT 和各種服務產業中普遍存在,是因為它能提供一套清楚又可靠的「遊戲規則」,不僅能有效管理雙方的期望,也能幫助建立更穩定的合作關係。
SLA 帶來的三大關鍵好處:
期望一致,避免誤會
SLA 會要求服務提供商把服務內容寫得清清楚楚,客戶因此能確定自己會拿到什麼。這樣一來,就不會有模糊空間,能避免品質上的爭議,也能避免客戶覺得被誤導。
責任更清楚
SLA 本身就是一份白紙黑字的承諾,寫明了要達到的指標,還有違約的處理方式。這能迫使服務提供商更負責,也讓每個人都清楚自己該承擔的角色與責任。
如果用像 monday service 這種協作型服務管理軟體來管理 SLA,還能再進一步——你可以直接把責任指派給特定人員,並自動出現在他們的工作清單裡,責任清楚又透明。
建立信任感
有了 SLA 這份正式文件,雙方都必須對承諾負責。對客戶來說尤其安心,因為他們手上握有供應商的「白紙黑字保證」。這不僅能讓合作更放心,也有助於培養長期的信任關係。

SLA 的風險與挑戰
SLA 聽起來好像是穩固客戶和服務商關係的「保證書」,但現實上並非百發百中。這類協議其實相當敏感,影響也很大;如果沒有好好管理,反而可能帶來不少麻煩。
缺乏透明度 —— 沒有在協作平台上建立 SLA,就很難追蹤責任分工、截止日期和績效指標。少了即時的透明度,服務商很容易錯失目標,甚至違反 SLA。
難以修改 —— 隨著業務需求、科技和顧客期望的變化,SLA 理應隨之更新。但現實是,許多 SLA 設計得過於僵硬,一旦要修正,就會變得耗時又複雜,平白拖慢服務的改善。
內容不夠清楚 —— 如果 SLA 是倉促完成,或沒有經過所有利害關係人的完整審核,內容很可能會模糊不清。像「快速回應時間」這樣的指標,如果沒有明確定義(例如:平日一小時內回覆),就很容易引起誤解和爭議。
更重要的是,一旦服務商沒做到 SLA 裡的承諾,後果可不是小事——違約處罰通常直接寫在文件裡,可能帶來重大財務損失,甚至法律問題。
不過,好消息是,如果用 monday service 這類服務管理平台來制定和管理 SLA,這些風險就能大幅降低,因為它能提供即時追蹤、自動化流程,還有更高效率的協作方式。
用 monday service 輕鬆追蹤和管理 SLA
monday service 是一個全方位的服務管理平台,把團隊需要的工具通通整合在一起,幫助你提供更好的服務。它的設計重點,就是優化服務流程、讓報告透明化,還能讓溝通更順暢。
簡單來說,monday service 就是你在 SLA 監控與管理上的「秘密武器」,讓整個過程更有效率、更可靠。
即時服務分析
用即時更新的儀表板,把所有關鍵數據(像 KPI、SLA 合規率、整體服務表現)一目了然。這樣一來,服務商能即時掌握狀況,提早發現問題並馬上處理,確保服務品質不受影響。

工單自動分類與分流
透過智慧自動化和 AI 功能,工單處理能快上好幾倍。不只可以自動分流、即時回覆,還能主動發送提醒。更棒的是,AI 會自動幫忙判斷哪些請求最急,並把案件分派給正確的人員,確保每一個客戶問題都能即時處理、不會漏掉。
有了這套 AI 自動化,服務互動變得更快、更可靠,SLA 合規也輕鬆搞定。

自訂化工作流程建構器
用拖拉的方式就能輕鬆打造一套完全符合需求的 SLA 管理流程。你可以把回覆、通知、追蹤、動作甚至審批都加進來。最棒的是,這套流程非常有彈性,可以隨著 SLA 要求的變化,隨時更新調整。
Active Directory 同步
把 Entra AD 的資料直接同步到你的工作看板裡,讓工單資訊更完整,SLA 管理更智慧,報告分析也更上一層樓。

與 SLA 管理平台的無縫整合
把所有 SLA 相關資訊集中在一個地方最省事。monday service 可以和外部工具整合,比如 DocuSign 來處理合約管理。除此之外,我們還支援一個專門的 SLA 應用程式,能幫你精準計算 SLA 指標,甚至提供可自訂的範本,讓管理更快更方便。
制定 SLA 的最佳做法
要讓 SLA 真正發揮效用,光有一套統一、協作又靈活的服務管理系統還不夠。以下幾個實務小技巧,可以幫助你打造更有效、更符合現實的 SLA:
- 寫得越清楚越好:用詞要精準、毫不模糊,尤其是在「服務到底包含什麼」這一點上,不能留任何誤解空間。
- 簽之前一定要讓所有利害關係人參與:把相關人員都拉進來一起討論,確保 SLA 不只符合業務目標,也是真的做得到。
- 指標要能量化:必須有一套明確的方式來衡量成果,這樣雙方才不會對「合格與否」有不同解讀。
- 靠數據說話:不要隨便喊出 99% 上線率這種漂亮數字,先用過往的績效數據驗證,確定這個標準切實可行。
- 定期檢視:最好設計一個自動化的檢查流程,隨時追蹤 SLA 是否達標,並提早發現可能的問題。
用 monday service 維護 SLA,讓客戶關係更緊密
SLA 的核心目的,就是幫助企業提升服務品質,進而帶來更好的客戶體驗。要真正把握這個機會,建立信任與透明度,關鍵就是讓團隊全面掌控 SLA。
透過 monday service,你不只可以更輕鬆地追蹤、衡量、優化服務績效,還能大幅降低 SLA 合規的難度。現在就能體驗 14 天免費試用,看看它如何改變你的服務管理方式。
SLA 通常會事先寫明違約處理方式。常見的後果包括:金錢賠償、合約立即終止,或提供服務抵用額度。 幾個最重要的 SLA 指標是: SLA 是「服務協議」,算是一份契約,規範服務商和客戶之間的承諾。KPI 則是「績效指標」,用來衡量 SLA 是否達成的數據工具。簡單說,SLA 是承諾,KPI 是檢查承諾有沒有做到。 這要看產業、服務類型和案件緊急度,但一般常見的標準是: SLA 是「大合約」,規範服務商必須做到的事;SLO 則是 SLA 裡面更具體的「數字目標」,像是回應時間、上線率等,用來衡量服務品質。 其實只要是提供服務的公司,都適合用 SLA。它能幫助雙方建立清楚的期望,責任更明確,合作也更有信任感。最常見的使用場景包含:IT、SaaS、雲端服務、電信和客戶支援。常見問題
如果 SLA 沒達標會怎樣?
哪些 SLA 指標要特別追蹤?
● 回應時間:多久內確認客戶的請求
● 解決時間:多久內把問題真正處理完
● 服務可用率:也就是 uptime,服務穩定度
● 顧客滿意度(CSAT):顧客對服務品質的回饋SLA 跟 KPI 有什麼差別?
多少回應時間才算是好的 SLA?
● 重大問題:15–30 分鐘
● 高優先案件:1–4 小時
● 一般案件:4–8 小時
● 低優先需求:24–48 小時SLO 和 SLA 有什麼不同?
誰需要 SLA?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