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main content Skip to footer

軟體開發流程怎麼做?完整解析軟體開發5大階段與流程圖概念

Jerome 7 分鐘 閱讀時間
5

軟體開發怎麼做?有哪些流程步驟?許多企業都在找尋適合自己內部的軟體系統,然而經過一番尋覓後,才發現最適合自己的還得是自己開發的系統!但軟體開發該怎麼進行?想讓團隊可順利、高效率地開發出合適的系統,不妨先透過下面文章,了解軟體開發5大流程,幫助你理清思緒,進而帶領團隊打造出理想系統!

軟體開發是什麼?一分鐘快速理解核心概念與實務應用

軟體開發(Software Development)簡單來說就是把「需求」變成可運作的「系統」。就像是要蓋一棟房子,要先決定需求(如:要蓋在哪裡?要蓋多大?要幾層樓?),然後進行設計繪圖、發包建商、最後驗收。在此過程中,光靠一個人是無法完成的,從需求分析、系統設計到程式碼撰寫和測試,每階段都需要不同專業技能的人員合作完成。

那什麼時候會需要開發軟體?其實企業內部常見的ERP、CRM系統,或是企業要開發給客戶使用的APP等,皆為軟體開發的應用範疇。

延伸閱讀:【CRM系統推薦】CRM意思為何?善用客戶管理系統,做好顧客關係管理

搞懂軟體開發流程超簡單!一張圖表看懂5大階段

那軟體開發有哪些流程步驟?雖然每間公司的做法不盡相同,但大致上皆可分為下列5大階段:

Step 1:需求盤點與分析

要開發出實用、好用的系統,第一步就要先釐清使用者的需求。此階段需透過與公司內部各部門、上下游利害關係人的訪談或問卷,挖掘實際痛點與期望功能。

如:哪些流程需要優化?使用者希望解決哪些具體問題?並由產品經理(PM)將這些資訊統整為詳細的需求清單,且進一步定義專案範圍、預估所需資源與成本,為後續開發奠定基礎,確保軟體能真正滿足使用者的核心需求。

Step 2:市場調查與架構設計

確認需求後,可進行市場調查,確認是否有現成的解決方案。若為公司內部要使用,且市面上已有成熟的軟體或工具,則可直接採購,以節省時間與成本;若為要開發給客戶使用,則可參考現行市面上產品的架構與功能,並進行系統規劃。

產品經理會將需求轉化為產品需求文檔(PRD),詳細列出功能清單、使用者介面(UI)設計草圖及使用者體驗(UX)流程。此階段還需考量軟體的運行環境(如:作業系統、硬體要求等),以及是否需與外部系統串接,同時預留未來調整的彈性,以應對市場或需求的變化。

Step 3:開發實作

進入開發階段後,開發團隊會根據PRD開始撰寫程式碼。此階段通常採用模組化開發,將功能拆分成獨立單元,同步進行編寫與初步測試(單元測試),以確保各模組功能正常。且為提升協作效率,團隊通常會使用版本控制工具(如:Git)管理程式碼,追蹤每次修改並避免衝突。

此外,還會依據專案需求選擇使用敏捷式開發(Agile)或瀑布式開發(Waterfall)等方法,並定期進行進度會議與跨部門溝通,以確保開發進度順利。

Step 4:測試與部署上線

開發完成後,需進行多次測試以確保軟體品質。除了單元測試外,還需執行整合測試,檢查各模組間的相容性與穩定性。測試通過後,即可正式部署上線,供使用者體驗。此階段需特別注意資料格式一致性與系統效能,以避免上線後的潛在問題。

Step 5:維護監控與持續迭代

軟體上線並非終點,而是進入長期維護與迭代的階段。開發團隊需定期監控系統運作,修復上線後發現的錯誤,並根據使用者回饋新增功能或優化體驗。且為了不影響既有使用者體驗,更新通常以小規模、漸進式的方式進行。

一張表看懂5階段重點

階段重點任務主要參與人
Step 1
需求盤點與分析
挖掘使用者痛點

定義專案範圍

評估資源與成本

整理需求清單

產品經理(PM)

利害關係人(內部部門、客戶)

Step 2
市場調查與架構設計
研究市場現有解決方案

撰寫產品需求文檔(PRD)

設計UI/UX流程

規劃系統架構

產品經理(PM)

UI/UX設計師

系統架構師

Step 3
開發實作
撰寫程式碼

執行單元測試

使用版本控制工具

選擇敏捷或瀑布式開發

開發工程師

產品經理(PM)

專案經理

Step 4
測試與部署上線
執行整合測試

使用者驗收測試(UAT)

採用持續整合(CI)

確保系統穩定上線

品質保證(QA)工程師

開發工程師

產品經理(PM)

Beta測試用戶

Step 5
維護監控與持續迭代
監控系統運作

修復錯誤

根據使用者回饋優化功能

確保安全性

維運工程師

開發工程師

產品經理(PM)

資料分析師

軟體開發流程模型怎麼選?瀑布式與敏捷開發各有何特色?

瀑布式開發與敏捷式開發分別是什麼?有哪些差異與優缺點?想知道自己的團隊適合哪一種,就讓下文為你一一說明。

瀑布式開發(Waterfall Model)

瀑布式開發是一種線性順序的開發方法,表示每個階段都必須完成,才能進到下個階段。因此前期的規劃非常重要,像是需求訪談、系統架構設計等,都必須越詳細越好,才能避免後期出現大幅度的調整或更改。

敏捷式開發(Agile Model)

敏捷式開發則是一種迭代式的開發方法,開發過程會分成多個短期開發週期(即:Sprint),並在每個Sprint後進行回顧與調整,以不斷優化產品、滿足使用者需求。因此,在敏捷式開發過程中,開發團隊與使用者之間的溝通顯得特別重要,除了要定期進行進度報告外,也要隨時根據使用者的回饋來進行調整。

瀑布式開發vs敏捷式開發

瀑布式開發敏捷式開發
開發方法線性順序的開發方法,每個階段完成後才能進入下一階段迭代式開發方法,每個開發週期後進行回顧與調整
優點易於管理、開發進度明確易於應對需求變更、可快速迭代
缺點較難應對需求變更、開發週期較長需頻繁溝通協作、難以預測開發進度
適用專案適用於需求明確、變更較少的專案適用於需求不斷變動,或需快速迭代的專案

軟體開發流程裡最容易踩的雷,你中了幾個?

在軟體開發過程中,難免會遇到一些問題與難關,下面我們就列出常見的4大地雷,並教你如何避免!

⚠️ 功能範疇過廣

許多企業在進行軟體開發時,常會把所有需求一次放進去,導致最後開發出的系統既複雜又難以使用。因此在進行軟體開發時,除了要收集大家的需求外,還需釐清哪些是迫切需要解決的?哪些是不急但有了會更好的功能?並交由PM來進行篩選與評估,才能避免讓開發團隊做了很多卻沒人使用。

⚠️ 需求未確認

在進行軟體開發時,若把需求訪談的工作交給PM一個人去做,其他部門不太參與,容易導致系統上線後才發現不符合需求,最後又要重新調整的窘境。故建議在開發初期,各部門參與人員皆盡可能積極參與需求訪談,才能避免後期出現大幅度的更動。

⚠️ 使用意願低

新系統開發出來後,大家可能會因為習慣、惰性或不符合操作邏輯等因素而不想使用,導致花了時間與金錢開發了卻沒人使用。因此,除了在開發初期收集各部門需求外,也建議要訪談實際操作者的習慣與邏輯,並於後期驗收階段讓大家一起參與試用,才能讓系統更貼近需求、提高使用意願。

⚠️ 需不斷重新開發

若於開發時僅針對當下的需求做解決,未留下功能擴充空間,很容易導致後續若有新需求,或因公司業務、市場需求等變化需調整時無法變動,只能重新開發。故建議在開發過程中,即需設定好迭代週期,並根據使用者回饋來持續調整,才能避免每年都要重做的窘境。

讓軟體開發流程不卡關,monday.com 幫你一次搞定團隊協作

軟體開發不僅需要耗費大量成本,還需要多方團隊協作,才能開發出更符合需求的系統。而monday.commonday dev就具備以下3大特色,可協助你更順利地進行軟體開發:

✅ 提供Sprint管理介面

提供清楚的Sprint管理介面,讓團隊可隨時追蹤、監督每個Sprint的開始到完成狀態,輕鬆掌握開發進度。

✅ 工作流程視覺化

提供甘特圖、行事曆、工作量視圖等27種以上工作視圖,方便團隊找到合適的工作流程管理方式。

✅ 整合多種應用程式

可整合達200多種應用程式,不僅有日常工作常見的Slack、Teams、Zoom、Google Calendar等,也包括軟體開發流程中常用到的GitHub、GitLab、Bitbucket、Figma等,皆可整合於同一平台,避免在多個工具間切換,進而提升工作效率!

想提高軟體開發流程效率?試試monday dev吧!

想要讓團隊的軟體開發流程更順暢、提高生產力與效率,就讓monday dev來協助你!不僅可讓團隊更有效地溝通協作,且可清楚監控軟體開發各階段的狀態,讓你確保開發流程順利進行、產品如期發布!現在就快來monday.com註冊試用看看吧!

Jerome 是一位以結果為導向的 SaaS 銷售專業人士,擁有超過 10 年的科技產業經驗。熱衷於在亞太地區打造高效能團隊,並透過以數據為基礎、以顧客為中心的策略推動業績成長。
開始使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