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main content Skip to footer

流程圖製作全攻略!流程圖符號說明與製作範例一次看

Jerome 7 分鐘 閱讀時間

想讓工作流程一目了然,流程圖就是其中一種有效工具,無論是整理複雜專案、優化業務流程,還是與團隊溝通,製作一張清楚的流程圖即可化繁為簡。但流程圖該怎麼製作?各種符號又各別代表什麼意義?下面就讓本文帶你認識流程圖的符號定義與優勢,並提供製作範例,讓你能快速了解並上手!

什麼是流程圖?

流程圖(Flowchart)是一種以圖形方式呈現工作流程的工具,透過簡單的符號與線條,將複雜的步驟或決策過程視覺化,可應用於專案管理、系統設計、業務優化等領域,幫助使用者快速理解流程的起點、步驟與終點。

其核心在於清晰與簡潔,通常包含長方形/矩形、菱形及箭頭等符號。透過流程圖,團隊能更快速發現流程中的冗餘,或可能遇到的瓶頸,以提升效率並提前準備應對策略。因此,不論是想梳理工作細節、與團隊溝通想法,或是優化流程,皆可藉由製作流程圖達到提升效率與快速完成目標!

為什麼需要畫流程圖?流程圖3個優點

製作流程圖不僅是將工作流程以簡易且視覺化的方式呈現,還可帶來下列3個主要優勢:

1. 將流程標準化

流程圖能將複雜的工作步驟轉換為淺顯易懂的圖片,讓每個參與者可更快速理解統一的執行流程。如:在客服部門,可將「處理客訴」步驟製作成流程圖,從接收問題到解決方案皆列出標準化流程,以確保處理問題時的一致性,也更方便新人快速上手,降低培訓成本。

此外,當企業擴編,或需跨部門協作時,流程圖也能確保所有團隊遵循相同標準,減少混亂並提高整體運作效率。

2. 檢核當前流程問題

由於流程圖以特定的符號取代冗長的文字,因此可讓你更好閱讀,不僅清楚看見每個步驟,也可更輕鬆發現流程中的問題,如:哪些步驟可能有重疊、哪些步驟耗時過長等。透過視覺化檢視,讓團隊能發覺問題並提出改進方案。

3. 提高溝通與執行效率

透過製作流程圖的方式,將抽象的想法轉為具體圖形,可幫助團隊成員更好理解任務順序與責任分工,進而達到加速決策與溝通過程,且確保執行時每個環節順暢銜接,提升整體工作效率。

流程圖常見符號說明

流程圖中的每個符號皆有其固定的意義,而最常見與常用的符號有下列5種:

符號
意義及用途

橢圓形



表示流程的起點或終點,通常用於標示流程的開頭與結尾


長方形/矩形



表示流程中的具體動作或任務,如:「發送電子郵件」或「審核文件」等

平行四邊形



表示資料的輸入或輸出,如:「接收客戶資料」或「生成報告」等

菱形



表示需要做出選擇的節點,通常有「是/否」或多個分支選項,如:「是否通過審核?」等

箭頭



連接各符號,指示流程的順序與流動方向,確保步驟間的邏輯清晰

4個步驟製作流程圖

想要製作簡易的流程圖其實並不複雜,只要跟著下列4步驟,即可畫出清晰的流程圖!

STEP 1:分析當前工作細項

要製作流程圖,就要先拆解並列出所有相關任務、動作和決策點,確保不遺漏任何細節。如:若要製作「訂單處理流程圖」,可能會需要記錄「接收訂單」、「檢查庫存」、「確認付款」等步驟,可先參考現有文件,並重新梳理細項,才能更方便後續統整。

STEP 2:統整任務順序

將分析的細項按邏輯順序排列,並確定每個步驟的先後關係和因果連結。如:「檢查庫存」應在「確認付款」之前,同時標記需要決策的節點,如「庫存是否足夠?」並列出可能的結果(是/否)。可先畫出簡單草圖,幫助確保順序清晰,避免繞迴圈或不必要的重複,以提升流程效率。

STEP 3:繪製流程圖

確認各項任務之間的順序後,即可根據任務順序,選用適當的符號開始繪製流程圖。繪製時,建議盡量保持圖表簡潔,避免過多文字或複雜分支。

STEP 4:確認流程

完成後,與相關團隊一同審核流程圖,確保內容完整、可行且符合實際需求,必要時需進行調整,並再次確認。當確定流程圖皆無誤時,即可作為SOP或培訓資料,確保全員遵循統一標準。

2個流程圖製作範例

產品開發流程圖

若要製作產品開發的流程圖,可從「Ideation(構思)」開始,經過「Research(研究)」與「New Product(新產品)」階段,並進入「Prototype(原型製作)」的決策點。

若原型通過(Yes),則進入「Design(設計)」與「Implementation(實作)」階段,最後到「Testing(測試)」。若未通過(No),則進入「Review(審查)」與「Refinement(改進)」階段,循環改進直到達標,以呈現產品開發的迭代過程。

工作流程圖

而若是用於定義團隊的標準化工作流程,不僅可適用於管理每個人的工作任務,幫助團隊明確分工與順序,也可藉此發現潛在瓶頸。如:紅色菱形的決策點可設定為「是否完成審核」,根據結果分配後續任務,以確保流程順暢,並提升執行效率。

流程圖有哪些類型?

當應用於不同情況時,所繪製的流程圖細節也會略有差異,故有多種不同類型的流程圖。一般來說,較常見的有以下5種:

基本流程圖

基本流程圖是最簡單的類型,使用標準符號(如:矩形、菱形)展示流程步驟與決策點,適合梳理簡單任務,如:規劃會議流程、定義簡易的標準化工作模式等。

高階流程圖(High-level map)

高階流程圖則聚焦於整體架構與核心步驟,故通常會簡化細節,多用於展示大型專案的概覽,如:企業運營流程中,僅呈現「研發」、「生產」、「銷售」等主要階段,方便高層快速理解。

泳道圖(Swimlane map)

(圖片來源:SAM︱InReach Solutions)

 

泳道圖也稱作「跨職能流程圖」,在製作時,會按部門或角色劃分「泳道」,明確各方的責任與以及關聯性。如:訂單處理過程中,客服、銷售人員與倉庫人員會各佔一泳道,清楚顯示誰負責哪個步驟。

SIPOC圖

(圖片來源:Halden Zimmermann)

 

SIPOC為供應商(Suppliers)、輸入(Inputs)、過程(Process)、輸出(Outputs)、客戶(Customers)的字首簡稱,是用於梳理流程圖的5大要素,因此通常較適合在繪製詳細流程圖前,先將SIPOC圖產出。

業務流程圖(BPMN)

(圖片來源:TMS)

 

BPMN為Business Process Model and Notation的簡稱,是標準化的業務流程圖,適用於複雜的業務流程,如:銀行貸款審批流程,使用BPMN詳細展示申請、審核與批准的步驟。

流程圖製作軟體推薦

流程圖雖然可將工作流程視覺化,但使用手繪方式整理流程圖的方法已較少人使用,在數位化的時代,已有更便利且高效率的工作管理工具,可協助統整所有工作細項,甚至是團隊任務!

monday work management及提供一系列工作模板,可針對多種產業、企業提供範本,以利使用者快速上手。搭配直覺的視覺化設計,以及眾多可自訂的功能,無論是想分析、管理、衡量、重新設計或監控公司所有正在進行的流程,皆可滿足你的需求,成為你更強大的工作管理支援系統!

想體驗超越傳統流程圖的工具?試試monday work management!

傳統流程圖目前已越來越少人使用,取而代之的是甘特圖、數位化工作管理工具等,因此如果你也想讓個人,甚至團隊的工作流程更順暢,甚至提升工作效率,就不妨嘗試看看

monday work management,讓你在單一平台,即可使用多項實用功能,甚至可與微軟、Google Workspace、Slack、Zoom等眾多企業常用應用程式整合,讓團隊成員在工作上更便利,無須需切換多個軟體即可達到順暢溝通與協作的目的,更加提升工作執行效率!

Jerome 是一位以結果為導向的 SaaS 銷售專業人士,擁有超過 10 年的科技產業經驗。熱衷於在亞太地區打造高效能團隊,並透過以數據為基礎、以顧客為中心的策略推動業績成長。
開始使用